《2017台北燈節主燈設計第五彈》
上次說到小奇雞主燈採用玻璃纖維的製作工藝,故事繼續往下。
.
有了玻璃纖維製作的漂亮花燈外型後,接下來要處理的就是作為花燈最重要的燈光問題,原本是計劃採用一種特殊的玻璃纖維材料,來呈現透光的效果,但是經過結構計算與測試後發現特殊玻璃纖維材質的支撐性比較薄弱,所以不足以支撐小奇雞這麼巨大的花燈量體。
.
突然有種胃食道大逆流的感覺,於是我們趕緊尋找各種可能的解決方案,焦頭爛額之際剛好有一天晚上我開車在馬路上,看到紅綠燈上面的LED燈泡,心想如果不能從花燈內部透光,那從外面直接鑲嵌LED燈泡發光是否可行呢???
.
(會議會議會議快轉快轉快轉)
.
評估後理論上是可行的,簡單來說就是在高強度的玻璃纖維打洞後,在每一個洞裡安裝一個LED燈泡,讓我來算算要多少個洞喔⋯⋯
.
(3D模擬計算中)
(數量與燈泡密度呈正比,密度越高數量越多)
(數量與時間呈正比,數量越多製作時間越長)
.
計算完成,在燈光效果最佳的前提下,整個小奇雞總共至少要超過 30,000(三萬)顆LED燈泡!!!
.
這代表,我們要:
1. 先畫出三萬多個定位點
2. 用工具鑽孔三萬多個洞
3. 安裝三萬多個LED燈泡
前後工作程序相加超過十萬次!
.
無數次的:貼膠帶、畫位置、打孔鑽洞、安裝燈泡、整理燈泡線路、手指磨破、日夜通宵⋯⋯等。
.
這就是每一個小小的LED燈泡背後,工作團隊大大的辛苦過程。(待續)
.
#2017台北燈節
#小奇雞
#使命必達的製作團隊辛苦了